
期刊简介
中华医学会主办,四川大学承办。本刊以报道我国医学遗传学、人类遗传学和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、技术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;以从事医学遗传学工作的各科临床医生、计划生育工作者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。设有述评、论著、技术与方法、综述、调查报告、遗传咨询、临床细胞遗传学、病例报告等栏目。 从1998年以来被美国《医学索引》(IM)、《化学文摘》(CA)、《工程索引》(EI)、ISI数据库的Biological Abstracts及BIOSIS Previews,波兰《哥白尼索引》(IC),荷兰《医学文摘》(EM)和俄罗斯《文摘杂志》(AJ)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。
2025中国创新药爆发式增长
时间:2025-07-24 11:05:50
2025年上半年,中国医药创新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。国家药监局最新统计显示,仅上半年就批准创新药43个,同比增长59%,这一数字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48个。如果将这一速度比作列车,那么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正从"和谐号"加速迈向"复兴号"时代。在这股浪潮中,信立泰、恒瑞医药、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成为领跑者,56款新药IND(临床试验申请)获批与54款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双重突破,标志着我国医药产业从"跟跑"到"并跑"的关键转折。
抗肿瘤药物领跑,注射剂型占比过半
从获批结构来看,抗肿瘤药物仍是创新药的主战场,占比达26.67%,8款新药聚焦于此;免疫抑制剂以16.67%的占比紧随其后,糖尿病用药和抗病毒药各占4款。值得注意的是,注射剂型占据绝对优势,在统计样本中占比53.33%(16个),片剂占40%(12个),反映出临床对起效快、生物利用度高的给药方式的偏好。信立泰在高血压领域的三款在研药物——S086、SAL0108和SAL0130已分别进入申报上市或临床III期阶段,其双机制复方制剂设计如同"降压组合拳",有望突破单药治疗的疗效瓶颈。
头部企业研发管线密集爆发
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堪称行业"巨无霸",近十年累计投资400亿元,已产出16款创新药,目前仍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,国内外临床试验项目达270余项。这种"研发布局"犹如医药界的"北斗系统",覆盖从早期探索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。信立泰则展现出"小而美"的特色,现有4款新药上市的同时,15款在研药物中5款已进入NDA或III期临床,其苯甲酸福格列汀片和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正冲击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,预示着商业化变现进入倒计时。
中药创新破冰,剂型多元化显现
在生物药与化药主导的格局中,中药创新呈现"破冰"之势。上半年共有4款中药新药获批,虽数量占比不足10%,但颗粒剂、贴剂等特色剂型的出现,为慢性病管理和院外治疗提供了新选择。这种"中西并重"的审批导向,如同在高速行驶的创新列车上保留传统车厢,既追求前沿突破又兼顾特色传承。
资本市场与临床需求的双轮驱动
从治疗领域分布可见,抗肿瘤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占比超40%,直接呼应我国2.5亿高血压患者、1.4亿糖尿病患者和每年新增400万癌症患者的临床需求。企业研发策略明显呈现"临床缺口导向",如百济神州的PD-1抑制剂、信立泰的ARNI类降压药,均针对现有疗法存在副反应大或疗效不足的痛点。这种"需求-研发-市场"的闭环反馈机制,正推动创新药从"me-too"向"me-better"乃至"first-in-class"跃迁。
随着54个过评品种完成质量和疗效的"成人礼",我国医药产业的质量高原正在形成。从IND获批到NDA冲刺,头部企业已构建起"上市一批、临床一批、储备一批"的梯队化格局。正如创新药审批数据的"59%增速"所预示的,中国正从"全球药房"向"全球药研中心"加速转型,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,正是企业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与监管机构"既守底线又攀高线"的审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