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中华医学会主办,四川大学承办。本刊以报道我国医学遗传学、人类遗传学和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、技术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;以从事医学遗传学工作的各科临床医生、计划生育工作者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。设有述评、论著、技术与方法、综述、调查报告、遗传咨询、临床细胞遗传学、病例报告等栏目。 从1998年以来被美国《医学索引》(IM)、《化学文摘》(CA)、《工程索引》(EI)、ISI数据库的Biological Abstracts及BIOSIS Previews,波兰《哥白尼索引》(IC),荷兰《医学文摘》(EM)和俄罗斯《文摘杂志》(AJ)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。
往期目录
-
1999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首页>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

- 杂志名称: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- 主办单位:中华医学会
- 国际刊号:1003-9406
- 国内刊号:51-1374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2000年获四川省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: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 万方收录(中),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, 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, 剑桥科学文摘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 Pж(AJ) 文摘杂志(俄), 文摘杂志, 哥白尼索引(波兰), 医学文摘, CA 化学文摘(美)
迟发Bruton综合征一家系
王春兰;盛春永;王洪斌;蒋召伦;邱丙平;褚宏
关键词:低丙种球蛋白血症, 呼吸系统感染, 先证者, 膝关节, 实验室检查, 抗生素, 治疗, 诊断, 细胞亚群, 免疫球蛋, 化脓性脑膜炎, 发病, 金黄色葡萄球菌, 治愈, 血清蛋白电泳, 形成率, 先天性, 死亡, 家系, 感冒
摘要:先证者(Ⅲ4) 男,11岁,因发热1月余伴左膝关节肿痛20天,在当地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。查体:身高125 cm,体重26 kg,发育营养差,神志清,左膝关节曲屈受限,双侧耳聋。体温38.9℃,心率106次/分,无心脏杂音,血压97.5/67.5 mmHg(1 mmHg=0.133 kPa),双肺呼吸音增强,肝、脾正常。实验室检查:Hb 114 g/L,WBC 14.6×109/L,N 0.76,L 0.24,Plt 159×109/L;血沉47 mm/h;抗O≤250U;类风湿因子(-);C反应蛋白6.4 mg/L;血清蛋白电泳:A 0.69,α1 0.05,α2 0.13,β 0.11,γ 0.02;IgG 3.2 g/L,IgA 0.58 g/L,IgM 0.52 g/L;补体C3 1.82 g/L,C4 0.68 g/L;EAC花环形成率1.5%(正常人8%~15%),T细胞亚群:CD+3 68%,CD+4 52%,CD+8 22%,CD+4/CD+8 2.36;大小便常规无明显异常。诊断: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伴左膝关节炎。入院1周后右腕部出现一脓肿,外科切口引流,伤口感染,20余日方愈合。治疗:联合应用抗生素,输入新鲜血、血浆、白蛋白、丙种球蛋白,治疗34日好转出院。既往病史:患儿生后易患感冒、呼吸系统感染;3岁时患双侧中耳炎,行左耳切开引流治愈;1年前右膝关节化脓性炎症,经穿刺注药治愈;3月前患麻疹治愈。 家系调查:先证者系第2胎(双胎)第2产,足月顺产。出生时其父28岁,其母26岁,非近亲婚配。Ⅲ3出生后5个月易患感冒、呼吸系统感染,2岁时因发烧39℃,咳嗽、呼吸困难入院。体温持续38.5~39.6℃,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,血培养结果:金黄色葡萄球菌,药敏试验多种抗生素耐药。血常规:Hb 102 g/L,WBC 32.6×109/L,N 0.88,L 0.12,Plt 212×109/L;IgG 1.6 g/L,IgA 0.42 g/L,IgM 0.32 g/L。诊断:重症肺炎、败血症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,于入院10日死亡。Ⅲ5 4岁时在他院诊断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,死于化脓性脑膜炎。Ⅲ8 1.5岁时死于化脓感染并发败血症。以上3人均有先证者类似的症状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表现。Ⅱ3、Ⅱ6死亡时间已久,其病历无从查找,仅知他们出生后4~6个月易患感冒、反复肺内感染。Ⅱ3于1岁时死于麻疹并发脑炎;Ⅱ6于1.5岁死于肠道感染。推测Ⅱ3、Ⅱ6也为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。先证者父母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,家系中其他成员未进行实验室检查。 讨论 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(XLA),又名Bruton’s综合征。已证实:本病与X染色体(Xq21.3-22)上的一个基因有关。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src家族蛋白质——酪氨酸激酶(BTK),这种酶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。近来认为BTK的SH2区的Y361C是出现不典型XLA的原因,BTK催化功能区的突变是引起典型的XLA的原因。 本病较为少见,发病率约低于1/10万,且多报道1岁左右发病,并很快死亡。本例发病年龄为11岁,免疫球蛋白高于一般诊断要点<2 g/L,但其EAC花环形成率显著低于正常,显示B细胞含量极低,T细胞亚群显示正常,且其家系遗传特点仅有男性发病符合XLA,并符合宋淑媛指出的部分病例可延迟至4~5岁开始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症状。本例属迟发,故能确诊。本病例免疫球蛋白高于一般的患者,是存活时间较长的原因。 志谢 本病例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孙若鹏教授确诊,特此致谢
友情链接